7月1日上午,2025年“福工福匠”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平潭举行。我校校长程灵,福建省艺术馆馆长、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秀梅,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,学员代表陈婉姗分别在开班仪式上致辞。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、美术馆馆长罗礼平,福建省艺术馆《福建歌声》编辑部主任李海燕,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校老师詹立新,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代表出席了开班仪式。

开班仪式现场
程灵表示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。”福建作为文化沃土,贝雕、陶瓷、漆艺等传统技艺承载先民的智慧结晶,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历史底蕴。正是基于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度使命感,近年来学校深耕非遗传承教育领域,以高质量的非遗人才培养培训,促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,助力文化强省建设。作为承办单位,学校将精心组织、周密安排,确保研修班取得实效;希望专家倾囊相授,为学员传授宝贵经验和真知灼见;希望学员潜心研习,以匠心致初心,以文化铸使命,共同谱写福建非遗事业新篇。

程灵致辞
陈秀梅指出,福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,举办“福工福匠”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研修班,是培育非遗传承新生力量的重要举措。本次研修班将搭建学员与非遗专家深度交流平台,着力培养兼具精湛技艺、创新思维与市场眼光的复合型传承人才。福建省艺术馆将联合多方构建非遗传承创新生态体系,推动非遗从“活态传承”向“创新发展”跃升,让福建非遗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。

陈秀梅致辞
陈训明指出,平潭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,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天然土壤,希望学员以平潭为实践场域,扎根传统技艺内核,在山海相拥的自然禀赋中汲取创作灵感,成为连接非遗技艺与现代文旅的桥梁,让千年非遗在平潭的碧海银沙间焕发新生机。

陈训明致辞
篆刻传承人陈婉珊作为学员代表上台致辞,表示艺术之路虽充满创作瓶颈,但匠人的纯粹与坚守让孤独成为力量,呼吁学员借研修契机,将传承“难”题化为创新勇气,在非遗与匠心的碰撞中,为传统文化发展贡献力量。

学员代表陈婉珊致辞
本次研修班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,谈球吧(中国)-官方网站、福建省艺术馆(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)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、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、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集团共同举办,爱在山水间旅游集团承办。研修班聚焦寿山石雕、陶瓷、漆艺、贝雕、篆刻等福建特色非遗项目,特邀行业专家组成导师团队,通过专题讲座、互动研讨、实地考察等方式,助力40余名传承人提升文化素养、深化技艺理解、增强传承实践能力。

学员与嘉宾合影